lutteuse

【原创影评】丧钟为谁而鸣?(导演解答在评论)

丧钟为谁而鸣

所有人其实就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鸣。

记忆大师,击钟发声,黄钟大吕。影片结束,钟声仍回荡。暴力的回放,李慧兰打晕丈夫,凶手敲击李慧兰,凶手搏击江丰,凶手父亲暴打其母,家暴者施暴受害者的;绝望的挣扎,想停止残暴,想终止一切,想抹去过去,想逃脱法理,想重新开始。

这部作品是软科幻,故事设定为2025年的T国,看到知乎上有人抖机灵说看到这个T,T乃天朝嘛,就能猜到凶手,我难以苟同。软科幻电影设定一个虚拟国家是一般套路,不仅可以解决来电显示等细节镜头问题,架空还能避免侦案流程等设定和现实社会不符带来的麻烦,而且电影又是在Thailand拍摄的。

记忆大师原名记忆战,英文名保留了battle of memories。整个影片是一场战役的话,是谁对谁?真相对假相?正义对邪恶?警察对凶手?江丰对沈汉强?平和对暴力?幸福对不幸?

战役中谁倒下了?凶手母亲,李慧兰,警察沈汉强,陈姗姗。

谁存活下来了?凶手父亲,李惠兰丈夫李航,雷子,江丰夫妇。

丧钟为谁而鸣?千万个李慧兰?千万个李慧兰的家人?为每个人。

谁赢了这场战役?真相?正义?警察?江丰?温暖?幸福?答案越来越不确凿,是因为战役还没打完,一场场,一战战,依旧残忍,依旧血腥,依旧触目惊心。段奕宏在宣传上说和黄渤“我中有他,他中有我”不单指战役中双方互换了记忆,指执法者和违法者身份可以相互转换,也指暴力受害者和施暴者身份的矛盾对立关系也会相互转化。如果说辩证统一最后的目标是两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那么记忆大师这场战争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共同消失。因为警察的存在就是为了消除有警察存在的必要,正如军人与战争。

沈汉强曾说:“不能让李慧兰事件再发生了”,看到结尾我也毫不怀疑沈警官那句话的正义凛然,他的犯罪和暴行的初衷是为了终止暴行,解脱受害者。为何不诉诸法律?国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是一方面,家事并非国事,法律很难延伸进家庭,好多人讨论过,不再赘述。如何才能“让李慧兰事件不再发生”?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共情Empathy

许多人看完之后觉得影片低于心理预期,不是说影片不悬疑不烧脑,没反转,恰恰相反,观众有种被透支的感觉却不理解为何要经过两次反转。虽然凶杀的场景被三个演员演绎了3次,其实按照周围人都有嫌疑的推理套路来看,本片也只有一次反转而已。影片抽丝剥茧通过一些明显的小细节和哈士奇雷子的莫名推理先将凶手身份指向警医,然后在后半部分通过之前早就埋下的并不那么明显的更多详实的细节和最新发生的纰漏和巧合将真正的凶手指出。观众的不适感和不理解个人觉得是剪辑带来的,之前的《催眠大师》观众认为解密过程太拖沓,看低观众智商,这次解密过程像是按下了*3的播放键,导演觉得大家一定能跟得上,大家觉得呢?反正我是跟上了。剧本挺好的,除了DNA匹配之外,没有什么硬伤,如果没看懂请移步豆瓣,龙灵宁大大的长评。

下面来说一下部分看懂了的观众的失落之处,我明白案情,知道凶手杀人动机,理解凶手的性格,但是为什么要如此设定呢?有什么必要呢?观众的失落来自于无法共情。无法共情的原因:

1.    家暴变少了,社会进步了?除生性冷漠,阅历浅,想当然之外,大部分人是因为经历相距太远,心理距离自然相距亦远。一个生活幸福,一帆风顺的人怎样理解苦难,怎样理解历经苦难后黑化的人物,看看《人民的名义》的侯亮平夫妇对祁同伟的判断就知道了。有人说不能拿一个文学作品当例子,好的。去年《欢乐颂》成为现象级的都市情感剧除了制作相对精良,演员阵容拿得出手之外,很多人觉得里面的人物相对真实,看剧时有代入感。说到人物真实,我身边的室友就很不喜欢樊胜美这个角色,觉得虚荣,家庭的苦难也很不真实。她们是幸福的,重男轻女在她们看来是无法想象的,没有办法相信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来自父母,来自家庭的伤痛,自然无法认同樊胜美的行为处事,她的辛酸苦辣。反而是上一代人对这个角色的好感度比其他几美更胜,很容易给予同情与理解,因为他们知道重男轻女是真实存在的,并非虚构。

观众觉得《记忆大师》里面凶手经历远离现实,人格扭曲变态,无法产生共情可能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播出将家暴事件推向社会舆论的顶峰,之后几年家暴案件的数量走向我不甚了解,但是对家暴问题的讨论确实走出了人们的视线,希望家暴事件是真的变少了。2015年12月通过,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标志着我国走出自古以来自画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囹圄的阶段性胜利,是法律制度层面上的重要进步。

2.    导演和剪辑的锅:删去了不该删去的主线。如果想让观众理解影片的全部情节,对影片的意义不产生怀疑,并理解里面主角的行为是需要笔墨和时间对角色进行立体雕刻和烘托的。我理解陈导的担忧,怕影片时长太长不好排片,怕叙事拖沓因为有前车之鉴《催眠大师》,怕重点不突出,男主感情线不完整。抉择权衡,剜肉剔骨,完成了现在的作品,也留下了遗憾。

 

演员

副导演好会选演员,影帝黄渤,飒蜜徐静蕾,戏妖段奕宏,自不消说,连新人梁杰理,两个家暴者,两个小孩子,三朵小花演技都全程在线。每场必哭王真儿,被三个人推下楼梯三次,每次情感都真挚饱满。杨子珊对李慧兰、张代晨的同情关心都深入腠理。许玮甯的温柔隐忍都楚楚动人。黄渤的表演无论是凶手儿时的胆怯与无助,还是成年后的痛苦狠戾都十分精准自然。一个细节,在浴室中给母亲递出安眠药,黄渤的手指是曲着的,想留下药片,想留下温柔的母亲,可又没有其它解脱的办法。

老徐还是那么知性美丽。可能我对老徐的要求太高了,代晨醉酒,质问江丰如果这本书是她写,“我会写的比她差吗” 这句话可以处理得更好,拍之前应该多喝点儿,这句话听着太清醒。其他的地方都很准确。

老段对沈汉强角色的塑造经得起正着推敲,反着推敲,戴着脚镣也舞出了新水准。一刷后不是很理解老段为什么接演这个角色,感觉对他实现突破自我的追求没什么帮助。作为亲妈粉,二刷后看到他的表演真的很欣慰,前半段为了符合整部影片的气质,不过早暴露自己,一直低调隐忍。一刷时感觉他的行为态度诡谲也都解释得通了,每个小动作,每个微表情都恰如其分,表演克制了很多,也没有丢失层次和细节。老段把自己锤炼成了一幅动态矢量图。

表白造型师!有多少人评价这电影不仅烧脑还烧肾,有多少人去二刷,三刷是为了去舔沈警官的马甲,沈警官的枪带,沈警官的刘海,沈警官的背,沈警官的腰,沈警官的胸,沈警官的臂,沈警官的。。。。不能说了。

白大大说过,段老师吸的是空气,呼出的是荷尔蒙。

我家老段这荷尔蒙隔着屏幕都能闻到,我愿为这荷尔蒙五刷、六刷。不过老段这个低智幼稚执拗金牛男折磨导演的事情,我替他向导演道歉,就算是创作热忱,做事认真也不能这么虐导演,换谁谁都会心累啊。但还是希望能保有一片创作净土,让老段这种濒危动物一直一直认真下去,这就是护犊子吧。

 

配乐

看到一波影评人批评80后导演陈正道这部作品多了些匠气,听得我好气哦。剧本精雕细琢,场景服美精致美观,音乐深切感人,在这个又浮躁又追求返璞归真的年代不是匠心而是匠气了是吗?影片的悬疑场景色调好看到不像是国产片(这么说又会被批评是国外的月亮圆,但国内悬疑片真的才蹒跚学步啊)。每个场景的气氛烘托该惊悚惊悚,该压抑压抑,该悬疑悬疑,该抒情抒情,到位地服务情节,烘托气氛,好的电影的必要条件是好的配乐,又达成了一个必要条件。

为什么没人夸赞那一段大提琴?应该是处理过的《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吧?镜头飞速地从一张张照片之间切换,飞扬在江丰身边的近几年家暴案例,一张张伤痕累累的照片,是一场场惨无人道的暴行,是一片片忍辱负重的灵魂,背后是一个个心惊胆战的孩子,一个个残破不堪的家庭。配乐和着镜头迅速铺展,琴弓直接拨动你的心弦,将你置身于黑暗无边暴风骤雨的海面,你在海中央,脚踩飘摇木船,头顶压城墨云。你和小船被巨浪夹挟着,拍击着,脸上不知是雨还是海浪,你心律不齐,无法呼吸。看不到岸,周围尽是疯狂无情的风涛海浪,眼前满是伤害严重数量惊人的家暴受害者,那旋律翻腾着抻拽着你的领子向你申诉:你面前的一宗宗不幸只是家暴不幸中的冰山一角,你没看到的还有很多,很多,延伸到黑云和海面的交接处。你心中的震惊、难过、愤懑像一股黑烟旋转上升,浓度越来越大马上凝结成石,这时候音乐旋律转为轻快,镜头回落到现实,江丰身上,继续沿着案件侦查的逻辑走下去了,那股黑烟仍未消散。

 

殉道者

家暴受害者为什么忍?

个人理解她们是男性主义的殉道者,觉得家庭完整是自己的责任,孩子的成长需要完整的家庭。好多人已讨论过,不再赘述。

但我呼吁,不要指责受害者,她们的苦难不仅仅是因为软弱,如果你面对“离婚就杀你全家”这类胁迫,你能很好的处理吗?比利林恩在中场赛事之后不还是再次迈向了战场?

作为孩子,我想说一句心里话,离婚要比一个充满问题,扭曲破碎而表面完整的家庭好太多。凑活过呗,还能离咋的?能!社会的进步表现在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也就是更自由。中国逐年升高的离婚率,不仅有结婚时的不谨慎,还看到了人们结婚后的不妥协,再选择,这就是一种进步,做新时代的浮士德!

 

施暴者

沈警官问李慧兰的丈夫李航:“你真的杀死了你老婆吗?”

--“这重要吗?”,“我管不了她”,我看到一个虽然可能身居高位,但是不肯做出改变的宿命论者,不认为家庭的幸福是和社会地位与财富一样需要努力奋斗与经营,应该付出心血的东西。

疑问:为什么不让他顶罪?因为江丰还活着,而且雷子开始相信江丰。有一个着墨不少的细节,沈汉强问雷子:“他算知名作家吗?”得知他算,他的话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之后,沈警官下定决心让雷子扣下他,避免影响扩大,事态发展不受自己控制。

 

这是大团圆结局吗?

不。

最后张代晨向江丰重新介绍自己“初次见面,我叫张代晨,你老婆!”,不是为了活跃气氛,是因为江丰不是那个江丰了,张代晨要仍拿着旧船票,以他老婆的身份,登上这艘新的忒休斯之船。

有人说这不是大团圆,因为沈汉强的一部分永远地活在了江丰的身上。这种不稳定因素,像是埋下了了一个看不见计时器的定时炸弹。而我觉得,恰恰是因为沈汉强的一部分活在江丰体内,这才真正地成就了新的江丰,更像是一个大团圆结局。完整的江丰因为婚姻感情破裂,就想拿掉10年记忆,面对妻子的困境和痛苦他除了沉默和冷暴力之外给予了什么?一个简化版《中国式离婚》的宋建平。装载着沈汉强记忆的江丰得知妻子可能面临危险后做了什么?费尽心机,拼死一搏越狱保护妻子,这份机智勇敢,坚定执著和强大行动力来自沈汉强,个人觉得他变成了更好的江丰

为什么我觉得沈汉强并不危险?首先,这个剧本很巧妙,沈汉强杀害了两个家暴受害者,他母亲和李慧兰,共性:受家暴虐待,他喜爱的。

美国联调局(FBI)对连环杀手(serial killers)的定义是:谋杀至少3个人,并在作案期间存在“冷却期”。他在杀害了李慧兰之后并没有去寻找下一个符合条件的家暴受害者然后杀掉,他选择去清除自己的记忆,说明他并不想被自己的童年经历影响,也并不像连环杀手一样喜爱杀人的行为和过程,也并不是出于替天行道的心理自命判官,他痛恨暴行,他想忘记这一切,成为更好的人

我个人也不觉得俄狄浦斯情结是一种变态,沈汉强儿时活在暴力恐惧之中,只和美丽温柔的母亲相依为命,有着温暖的回忆,这些温暖的回忆在他濒死之时仍是他力量的源泉。他在对待李慧兰时可能是有移情,年龄阶级相当,面容姣好,柔弱可怜,需要帮助,唤起回忆,移个情很正常,不移情才奇怪!警察叔叔为什么不能谈恋爱?沈汉强并不滥情,所以并不会影响江丰对张代晨的感情。

那为什么不是大团圆呢?

因为陈姗姗死了(实际上影视作品和真实生活中人们对非主角都很冷漠,哪怕伤亡惨重,尸横遍野,只要男女主角没死,人们就认为是大团圆)。陈姗姗的人设是关心家暴事件,同情家暴受害者,并真的施以援手的热心独立女性。姗姗死于自己的爱心和关心,死于还未萌芽的爱情。这不是告诫我们看到别人需要援助要冷漠走开,而是因为当时只有姗姗关注家暴受害者,沈汉强只能嫁祸于她。

还有,代晨怀孕挽回了婚姻,解决了问题了吗?

2017春晚小品《真情永驻》讲述了将婚姻幸福寄托在试管婴儿技术上面的离婚夫妻再婚的故事。生活的问题如果能被技术解决,就不是真正的问题,小品结尾居然还想着双卡双待,如果没有卡,是不是手机就没有了用处?妻子,甚至是女性难道真的只是有卡槽等待装卡的手机?如果张代晨流产了呢?如果抚养培养孩子的精力和怀孕一样多甚至更多呢?是不是要继续牺牲自己的事业?

 

最后,看陈正道豆瓣回复有感

影评快写完了才看到导演的豆瓣,一半都白写了,摔!金鱼、雕像导演也解答了,快去看!果然发现导演剪掉了很多真·男主也就是真凶的戏份。如果这些戏份有所保留,影片豆瓣评分、票房不说,至少会看哭一批观众。我会说我看导演说他剪掉的戏份看哭了吗?沈汉强对代晨说,我的记忆里没有人爱我(而实际姗姗喜欢他,也剪掉了),简直太戳泪点了!湿漉漉,哭唧唧的段老师用噙满泪水的眼睛看着你,谁能够拒绝?爱你爱你,没人不爱你,你一点儿也不恶心。不过如果导演保留这些戏份,观众看了戏妖老段的演绎可能因为严重同情凶手,不认为结局是大团圆,觉得他逃脱制裁才是HE吧?这就没法儿过审了。

最后的最后问一句,导演您发行未删减版碟片不?您敢发,我就敢排队领号买买买!

评论(4)

热度(32)